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是龙海港尾一个贫困家庭里的农村小伙子,高考落榜后去当兵,两年后幸运地考上沈阳炮校。 读港中时的我偏爱文科,爱好文学,爱读书,喜欢买些名家的书籍,梦想当一名记者或作家。曾在当兵连队所在地——闽东西洋岛小店里购买到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合集本,读了此书,其文笔讽刺幽默,机智俏皮,妙语连珠,我很喜欢。上军校第二年初夏,心想再读到钱老的《围城》小说,于是斗胆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落款我的曾用名字“建荣”。信内容大意是称赞钱老的文章写得好,崇拜他并且想要他赠送或代购小说《围城》,我想着他手里存有好多自己的书呢,现在看来,那时真有点年少的傻帽儿! 钱钟书是个大学者、作家,是中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员,兼任副院长——我从他书中简介知道一点,以钱老声望之尊崇、治学之忙碌,很多不相识的去信,实在不可能每信必复,大约也丢到纸篓里去吧!因为我听说有些名人、作家是这样“不屑一顾”的。信寄出后,诚惶诚恐中等待他回信,等待给我一本《围城》小说。 但是大约过了两个星期,钱老居然回信啦!我真不敢相信,想了好一会儿才小心地“偷偷”拆开看。 这封信,钱老用小楷毛笔,在一张印有红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洁白信纸上,从右至左竖式写下,信末签名“钱钟书”三字合而一的别致的写法,没有年份,当然一推算是1986年。全文如下: 建荣同志: 读到来信,十分感愧。拙作几种,不幸都“畅销”,各地读者常要求我帮他们代购,我当试遇几次,出版单位都“爱莫能助”。《围城》去冬第四次重印,但听说也已售罄,连我自己购买的两本,付了款,还没有拿到手,你不妨寄信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问。该社去冬也重印了我的《宋诗选注》,你如对这种东西感兴趣,也问该社一下。我自己都只存一本,不能赠送,抱歉之至!请鉴谅。 即致 敬祺! 钱钟书 五月八日 后来,我在沈阳一家书店找到钱老的小说《围城》(书价才1.8元),如获至宝,连读几遍。 至今,三十年春秋已过,我对钱老给一位普通的他不认识的读者回信充满感激!那些年,我在军营,工作分配、调动,辗转几地,钱老这封手书,我把它作为“宝贝”珍藏在《围城》里,后来特意把它塑封、装在买来的精制小镜框内。那时我还托军校同学的女朋友,在北京买了钱钟书《管锥编》全套及《宋诗选注》。以后几年陆续购买了有关钱老的书以及人家写他的书评如《钱钟书论学文选》(舒展编选)、《钱学论》(陈子谦著)、《写在钱钟书边上》(罗思编)、《痴气人生》(大宁编)。近期还看了钱钟书夫人、作家杨绛的《我们仨》。 从钱老的著作和文人学士为他写的一些书评中,我逐渐加深对钱老的了解,感悟他的读书、治学及为人处世的一些事。 他的学术著作《管锥编》,用典雅文言文写的,里面不少的英、法文等,涉及古今中外人物掌故之多的文学比较、批评,我看不懂,太高深了。我过后赠送给一位在校读中文系研究生同乡。当时遗落《管锥编增订》一册,现在从书架取出看一下,才0.48元,全套十几块钱!那么便宜,要让钱老花三十年心血!当然,著作的学术价值,是不能用其时纸印面值来计算的。 作家、评论家柯灵赞叹钱老道:“散文也罢,小说也罢,共同的特点是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这是一棵人生道旁历尽春秋、枝繁叶茂的智慧树,钟灵毓秀,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荫。只要你不是闭目塞听,深闭固拒,总会欣然有得——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钱老主要著作,除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等之外,尚有学术巨著《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尤其是《管锥编》巨著,积三十年心血而成,学术价值震惊中外。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的头脑是知识的宝库。他集才气、骨气、傲气于一身,他太丰富而深沉。要了解他、理解他谈何容易!他的学术著作博大精深,要读懂它,恐要下一番苦功。 1990年,钱老的小说《围城》拍成电视剧后,钱钟书这三字始为国人普识,并掀起一股“钱钟书热”,也有人发起“钱学”研究组织。但这是他不想看到的,他一生寂寞功名,不求闻达,只想“做点学问”。 1998年年底,钱老仙逝,而他独女先走了他一年。最近我读到钱老夫人杨绛《我们仨》,文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他每天要收到许多不相识者的信。我曾请教一位大作家对读者来信是否回复。据说他每天收到大量的信,怎能一一回复呢?但钟书每天第一事是写回信,他说‘还债’。这是他对来信者一个礼貌性地答谢……这些信也引起意外的麻烦。” 读到此处,我心里沉沉的,不禁眼湿!我也是钱老的“不相识者”之一,正是给这些不认识的读者回信中,不是可以看出钱老的平易近人、尊重读者的大家风范和人格魅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