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春(1905~1932年),龙溪县(今龙海市)邹塘村人,民国16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闽南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创始人之一。王占春小时在本村念书。民国8年春,进入漳州省立第二师范。他踊跃参加校内外革命活动,富有正义感,每遇工农子弟遭受“公子少爷”欺凌时,即挺身而出,进行说理讲解,深得同学们拥戴。民国14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王占春带领同学上街发传单、贴标语、查烧日货,搞得轰轰烈烈。 民国15年北伐军进漳后,王占春成为学生运动中的中坚分子,被选为学生会委员。学校当局阻挠和压制学生运动,王占春和进步学生一起,坚持活动,掀起了有名的“丹霞风浪”。年底,王占春和王德等参加CY(共青团)组织。翌年2月,王占春转为正式中共党员。 民国16年2月底,闽南特委根据中共两广区委的指示,在漳州丹霞书院举办工农运动讲习所,王占春参加讲习所学习。他一方面学习理论,一方面参加革命实践,在漳州、石码一带声势浩大的“倒蓝反廖”、“驱逐余高坚”和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运动中,奋勇当先。通过学习和实践,王占春提高了政治思想水平,增长了斗争才干,并结识了漳州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许涂淼、李金发等人。 同年4月10日,漳州发生了反革命政变,王占春等进步学生被学校开除学籍。但他没有被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仍组织工农群众,秘密把原来二师地下印刷所转移到邹塘村印刷传单,宣传革命形势,鼓舞群众斗志。 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的精神,王占春、许涂淼、李金发等于当年10月深入到漳州城南地区,发动了一次有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轻便车工人罢工斗争,迫使资本家答应增加工人工资等条件。此后,工友们利用运输的方便,积极担负地下交通任务,为我党在城乡开展工作贡献力量。 同年12月,全省各县中共负责人联席会议在漳州召开,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会议制定了福建各级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在农村中积极领导农民暴动。王占春以南坑村小学教员的合法身份为掩护,在附近乡村发展农会组织,建立了有队员50多名的农民武装,利用冬闲时间进行操练,为武装暴动作准备。民国17年3月8日,平和爆发了农民武装起义。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为牵制国民党四十九师师长张贞镇压平和农军的兵力,指示闽南各地及时组织武装力量,相机进行暴动。根据党的指示,王占春于3月25日凌晨率领数百名农民武装包围了程溪保安分驻所,迫使张贞急派军队前往程溪增援,达到了牵制张贞兵力,支援平和起义的目的。 民国18年秋,国民党龙溪县长郑墨西与南乡一带民团头子于颜厝乡何里庵开会,商议围剿游击队事宜。王占春获得这个消息,抓住时机,袭击何里庵,粉碎敌人阴谋。 民国19年4月下旬,王占春接到省委通知,奉命带领2个武装人员到厦门参加劫狱行动,把一批被囚禁的同志营救出来,安全送达预定地点。 王占春在厦门劫狱中得到锻炼,回漳州南乡后进一步扩大农民武装队伍。当年秋天的一个夜晚,王占春打听到张贞部将于次日上午运一批武器往诏安,王占春和李金发组织一次伏击战,缴获了全部武器。从此,王占春领导的南乡游击队威名大震。 为了加强党对闽南武装力量的领导,同年12月,陶铸代表闽南特委宣布组建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王占春任支队长,李金发任政委,冯冀飞任参谋长。 此后,张贞多次派出大批军队到南乡围攻游击队。游击队为保存实力,避开敌人的军事进攻,在王占春等带领下,转移到南靖、漳浦、海澄、平和等县,相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民国20年8月在漳浦成立闽南红军游击司令部,王占春为司令,李金发为政治委员,冯翼飞为参谋长。 同年11月,邓子恢来漳州接替陶铸工作,并传达厦门中心市委指示。王占春根据会议决定,将游击队分为三路,深入发动群众,创建革命根据地。在邓子恢、王占春、李金发的率领下,闽南游击队在漳浦县小山城等地发展农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废除苛捐杂税,开展减租减息,深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在王占春直接指挥下,粉碎了张贞部配合反动民团的“围剿”,巩固了靖和浦边区革命根据地。党的组织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农村党支部发展到30个。 民国21年4月中旬,王占春奉命带领游击队,配合中央红军攻打漳州。 民国15年北伐军进漳后,王占春成为学生运动中的中坚分子,被选为学生会委员。学校当局阻挠和压制学生运动,王占春和进步学生一起,坚持活动,掀起了有名的“丹霞风浪”。年底,王占春和王德等参加CY(共青团)组织。翌年2月,王占春转为正式中共党员。 民国16年2月底,闽南特委根据中共两广区委的指示,在漳州丹霞书院举办工农运动讲习所,王占春参加讲习所学习。他一方面学习理论,一方面参加革命实践,在漳州、石码一带声势浩大的“倒蓝反廖”、“驱逐余高坚”和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运动中,奋勇当先。通过学习和实践,王占春提高了政治思想水平,增长了斗争才干,并结识了漳州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许涂淼、李金发等人。 同年4月10日,漳州发生了反革命政变,王占春等进步学生被学校开除学籍。但他没有被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仍组织工农群众,秘密把原来二师地下印刷所转移到邹塘村印刷传单,宣传革命形势,鼓舞群众斗志。 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的精神,王占春、许涂淼、李金发等于当年10月深入到漳州城南地区,发动了一次有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轻便车工人罢工斗争,迫使资本家答应增加工人工资等条件。此后,工友们利用运输的方便,积极担负地下交通任务,为我党在城乡开展工作贡献力量。 同年12月,全省各县中共负责人联席会议在漳州召开,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会议制定了福建各级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在农村中积极领导农民暴动。王占春以南坑村小学教员的合法身份为掩护,在附近乡村发展农会组织,建立了有队员50多名的农民武装,利用冬闲时间进行操练,为武装暴动作准备。民国17年3月8日,平和爆发了农民武装起义。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为牵制国民党四十九师师长张贞镇压平和农军的兵力,指示闽南各地及时组织武装力量,相机进行暴动。根据党的指示,王占春于3月25日凌晨率领数百名农民武装包围了程溪保安分驻所,迫使张贞急派军队前往程溪增援,达到了牵制张贞兵力,支援平和起义的目的。 民国18年秋,国民党龙溪县长郑墨西与南乡一带民团头子于颜厝乡何里庵开会,商议围剿游击队事宜。王占春获得这个消息,抓住时机,袭击何里庵,粉碎敌人阴谋。 民国19年4月下旬,王占春接到省委通知,奉命带领2个武装人员到厦门参加劫狱行动,把一批被囚禁的同志营救出来,安全送达预定地点。 王占春在厦门劫狱中得到锻炼,回漳州南乡后进一步扩大农民武装队伍。当年秋天的一个夜晚,王占春打听到张贞部将于次日上午运一批武器往诏安,王占春和李金发组织一次伏击战,缴获了全部武器。从此,王占春领导的南乡游击队威名大震。 为了加强党对闽南武装力量的领导,同年12月,陶铸代表闽南特委宣布组建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王占春任支队长,李金发任政委,冯冀飞任参谋长。 此后,张贞多次派出大批军队到南乡围攻游击队。游击队为保存实力,避开敌人的军事进攻,在王占春等带领下,转移到南靖、漳浦、海澄、平和等县,相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民国20年8月在漳浦成立闽南红军游击司令部,王占春为司令,李金发为政治委员,冯翼飞为参谋长。 同年11月,邓子恢来漳州接替陶铸工作,并传达厦门中心市委指示。王占春根据会议决定,将游击队分为三路,深入发动群众,创建革命根据地。在邓子恢、王占春、李金发的率领下,闽南游击队在漳浦县小山城等地发展农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废除苛捐杂税,开展减租减息,深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在王占春直接指挥下,粉碎了张贞部配合反动民团的“围剿”,巩固了靖和浦边区革命根据地。党的组织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农村党支部发展到30个。 民国21年4月中旬,王占春奉命带领游击队,配合中央红军攻打漳州。红军进漳后,毛泽东在东路军总部(今芝山红楼)接见邓子恢、王占春,亲切地和他们谈话,并作了指示。毛泽东强调当前革命的重心仍在农村,闽南党组织和游击队必须抓紧时机,发动群众,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4月下旬,漳州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王占春担任主席。闽南革命委员会设在漳州公园仰文楼,王占春夜以继日地处理大量日常工作,积极完成中央红军进漳的筹款、扩军、抗日宣传等项任务。期间,闽南青年800多人参军,筹款100多万元和食盐、布匹、药品等大量物资。 红军离漳前,在漳浦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冯冀飞任团长,王占春兼任政委。5月底,中央红军撤离漳州回苏区。6月初,张贞带领残部窜回漳浦,纠集当地反动民团,向红三团猖狂反扑。6月6日,红三团转移到崎溪寨仔村时,遭敌重兵包围。在突围战斗中,王占春身先士卒,不幸腹部受重伤。部队撤至漳浦车本时,王占春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民国21年6月12日光荣牺牲,年仅27岁。见邓子恢、王占春,亲切地和他们谈话,并作了指示。毛泽东强调当前革命的重心仍在农村,闽南党组织和游击队必须抓紧时机,发动群众,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4月下旬,漳州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王占春担任主席。闽南革命委员会设在漳州公园仰文楼,王占春夜以继日地处理大量日常工作,积极完成中央红军进漳的筹款、扩军、抗日宣传等项任务。期间,闽南青年800多人参军,筹款100多万元和食盐、布匹、药品等大量物资。 红军离漳前,在漳浦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冯冀飞任团长,王占春兼任政委。5月底,中央红军撤离漳州回苏区。6月初,张贞带领残部窜回漳浦,纠集当地反动民团,向红三团猖狂反扑。6月6日,红三团转移到崎溪寨仔村时,遭敌重兵包围。在突围战斗中,王占春身先士卒,不幸腹部受重伤。部队撤至漳浦车本时,王占春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民国21年6月12日光荣牺牲,年仅27岁。拥戴。民国14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王占春带领同学上街发传单、贴标语、查烧日货,搞得轰轰烈烈。 民国15年北伐军进漳后,王占春成为学生运动中的中坚分子,被选为学生会委员。学校当局阻挠和压制学生运动,王占春和进步学生一起,坚持活动,掀起了有名的“丹霞风浪”。年底,王占春和王德等参加CY(共青团)组织。翌年2月,王占春转为正式中共党员。 民国16年2月底,闽南特委根据中共两广区委的指示,在漳州丹霞书院举办工农运动讲习所,王占春参加讲习所学习。他一方面学习理论,一方面参加革命实践,在漳州、石码一带声势浩大的“倒蓝反廖”、“驱逐余高坚”和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运动中,奋勇当先。通过学习和实践,王占春提高了政治思想水平,增长了斗争才干,并结识了漳州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许涂淼、李金发等人。 同年4月10日,漳州发生了反革命政变,王占春等进步学生被学校开除学籍。但他没有被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仍组织工农群众,秘密把原来二师地下印刷所转移到邹塘村印刷传单,宣传革命形势,鼓舞群众斗志。 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的精神,王占春、许涂淼、李金发等于当年10月深入到漳州城南地区,发动了一次有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轻便车工人罢工斗争,迫使资本家答应增加工人工资等条件。此后,工友们利用运输的方便,积极担负地下交通任务,为我党在城乡开展工作贡献力量。 同年12月,全省各县中共负责人联席会议在漳州召开,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会议制定了福建各级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在农村中积极领导农民暴动。王占春以南坑村小学教员的合法身份为掩护,在附近乡村发展农会组织,建立了有队员50多名的农民武装,利用冬闲时间进行操练,为武装暴动作准备。民国17年3月8日,平和爆发了农民武装起义。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为牵制国民党四十九师师长张贞镇压平和农军的兵力,指示闽南各地及时组织武装力量,相机进行暴动。根据党的指示,王占春于3月25日凌晨率领数百名农民武装包围了程溪保安分驻所,迫使张贞急派军队前往程溪增援,达到了牵制张贞兵力,支援平和起义的目的。 民国18年秋,国民党龙溪县长郑墨西与南乡一带民团头子于颜厝乡何里庵开会,商议围剿游击队事宜。王占春获得这个消息,抓住时机,袭击何里庵,粉碎敌人阴谋。 民国19年4月下旬,王占春接到省委通知,奉命带领2个武装人员到厦门参加劫狱行动,把一批被囚禁的同志营救出来,安全送达预定地点。 王占春在厦门劫狱中得到锻炼,回漳州南乡后进一步扩大农民武装队伍。当年秋天的一个夜晚,王占春打听到张贞部将于次日上午运一批武器往诏安,王占春和李金发组织一次伏击战,缴获了全部武器。从此,王占春领导的南乡游击队威名大震。 为了加强党对闽南武装力量的领导,同年12月,陶铸代表闽南特委宣布组建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王占春任支队长,李金发任政委,冯冀飞任参谋长。 此后,张贞多次派出大批军队到南乡围攻游击队。游击队为保存实力,避开敌人的军事进攻,在王占春等带领下,转移到南靖、漳浦、海澄、平和等县,相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民国20年8月在漳浦成立闽南红军游击司令部,王占春为司令,李金发为政治委员,冯翼飞为参谋长。 同年11月,邓子恢来漳州接替陶铸工作,并传达厦门中心市委指示。王占春根据会议决定,将游击队分为三路,深入发动群众,创建革命根据地。在邓子恢、王占春、李金发的率领下,闽南游击队在漳浦县小山城等地发展农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废除苛捐杂税,开展减租减息,深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在王占春直接指挥下,粉碎了张贞部配合反动民团的“围剿”,巩固了靖和浦边区革命根据地。党的组织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农村党支部发展到30个。 民国21年4月中旬,王占春奉命带领游击队,配合中央红军攻打漳州。红军进漳后,毛泽东在东路军总部(今芝山红楼)接见邓子恢、王占春,亲切地和他们谈话,并作了指示。毛泽东强调当前革命的重心仍在农村,闽南党组织和游击队必须抓紧时机,发动群众,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4月下旬,漳州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王占春担任主席。闽南革命委员会设在漳州公园仰文楼,王占春夜以继日地处理大量日常工作,积极完成中央红军进漳的筹款、扩军、抗日宣传等项任务。期间,闽南青年800多人参军,筹款100多万元和食盐、布匹、药品等大量物资。 红军离漳前,在漳浦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冯冀飞任团长,王占春兼任政委。5月底,中央红军撤离漳州回苏区。6月初,张贞带领残部窜回漳浦,纠集当地反动民团,向红三团猖狂反扑。6月6日,红三团转移到崎溪寨仔村时,遭敌重兵包围。在突围战斗中,王占春身先士卒,不幸腹部受重伤。部队撤至漳浦车本时,王占春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民国21年6月12日光荣牺牲,年仅2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