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代翰林论朝政风气之先的谢琏

2017-10-13 23:57   来源:龙海网   编辑: 王键    王键
字体:【

  谢琏,字重器,号圆峰,颜厝镇锦浦社人。永乐十五年丁酉(1417年)举人,宣德二年丁未(1427年)廷试第三名,我乡习称“谢探花”。授北京翰林院编修。翰林院(宋后别称玉堂)实际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养尊处优,官是职者,向来不问世事,以笔翰相高而已。谢琏却不然,万历癸丑《漳州府志》称其“居官励操,有意任天下事,慷慨论列时政,自琏始”,即开明代翰林论朝政风气之先。封建专制时代,皇帝几个不是全知全能?臣下谏诤,多有招杀身之祸者。谢琏往往看准时机而全身,几希矣。

  有两事可见谢琏之文才与文望。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帝曾幸国子监,试史馆诸臣诗,结果独谢琏诗称旨。明代,蒙古常为边患,东部蒙古首领阿鲁台(?-1434年)一度势力强大,几代蒙古可汗由他随意废立,国书《谕阿鲁台书》即出谢琏手。谢琏由此得宣宗赏识与信任,曾经扈从宣宗祭拜长陵(明成祖朱棣陵名)、献陵(明仁宗朱高炽陵名),借机对述“稼穑闾阎利病(农民和民间利病)甚悉”。稼穑闾阎利病,恰如今日的三农问题,封建时代,一个皇帝近侍,对此问题能够提出并且达到“甚悉”(很详备)的程度,非忧国忧民如履薄冰亲身体验者不能。实在难能可贵,可惜史志语焉不详,无由稽考。

  不久,谢母去世,谢琏回家守制,尽哀毁容。服除复职,与修《宣宗实录》、《大明会典》、《圣鉴日历》。当时,妃嫔宫女众多,明廷又有“连坐法”以致无辜被押甚多,谢琏趁着水旱之灾和天象变异的机会,陈言请出宫人,又请赦无辜,废除连坐法。这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劳动力、安定民心几方面都是很有利的。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1445年),谢琏迁侍讲。十四年(1449年)上言时政所“最急者”一十五事,万历癸丑《漳州府志》载为:“一曰修陵寝以敦孝道,二曰练将兵以修武备,三曰壮关隘以防不虞,四曰谨灾异以应天戒,五曰恤饥寒以周编户,六曰峻内治以杜外患,七曰优元老以专责望,八曰近儒臣以充德学,九曰兴劝农以足衣食……十二曰择巡抚以慎风宪,十三曰严荐举以息奔竞,十四曰尚廉耻以端士习,十五曰周穷乏以行仁政”,名曰《真言治安策》,中间言“石亨不可专任,兵部尚书于谦知军旅;老臣胡濙、王文堪以付托”二事,尤其是“石亨不可专任,于谦知军旅”一事,是最敏感最急迫的政治问题。稍有不慎,杀身之祸旋踵而至,但为了国家命运前途、天下苍生百姓,谢琏这次是豁出去了。

  石亨,陕西渭南县人,出身行伍之家,善骑射,以战功累至都督同知。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一日戊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挟英宗犯北京(此前,八月十五日壬戌,英宗于土木堡被俘。九月初六日癸未,郕王即位,是为代宗景泰)。兵部尚书于谦指挥军民大败也先,保卫了北京,挽救了明朝。论战功,石亨为多,进侯爵,有专军权之势,并受代宗宠信。谢琏深谋远虑,及时进谏。帝不听,石亨仍受信任。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日丁丑,代宗疾宿南郊斋宫,十八日癸未,石亨等人竟然迎上皇英宗复位。因首功,石亨受英宗眷顾特异,言无不从。小人得志,鸡犬升天,石亨弟侄家人冒功锦衣者五十余人,部曲亲故窜名“夺门”籍得官者四千余人。两京大臣,斥逐殆尽。纳贿招权,嗜进者竞走其门。数兴大狱,杀于谦、范广等正直大臣。又不满朝廷以文臣为巡抚,抑制武臣不得放肆,就全部撤还巡抚。由是大权悉归石亨,石亨无日不进见英宗,参与政事。所请或不从,艴然见于辞色。如不召见,必假事以入,出则张大其势,市权利。久之,帝不能堪,天顺三年(1459年)秋,命亨闲住,罢朝参,悉黜亨党,朝署一清。四年二月,石亨拘狱瘐死。

  胡濙,武进人,建文二年(1400年)举进士。仁宗即位(1424年),官北京礼部侍郎。宣宗时,进尚书。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年七十,乞致仕,不许。英宗被俘,群臣聚哭于朝,有议迁都南京者,濙曰“文皇(明成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与兵部侍郎于谦合,朝廷内外始有固守之志。代宗即位,进太子太傅。上皇将还,濙主张代宗宜躬迎安定门外。此以表示孝敬,有利国家安定。濙历事六朝,垂六十年,中外称耆德。年八十九卒。

  王文,束鹿(县名,今河北辛集市)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代宗景帝朝,累官谨身殿大学士,兼东阁大学士。性持重。初,英宗之还也,廷臣议奉迎礼,王文时为都御史,厉声曰:“公等谓上皇果还耶?也先不索土地、金帛而遽送驾来耶?”众素畏文,皆愕然不决而罢。景泰三年四月,为杜觊觎,朝议立代宗子见济为太子,而改封前太子见深(英宗长子)为沂王。此易储之议,有利国家稳定,王文率先承命。景泰四年二月,不幸太子见济薨。此后几年未立储。景泰八年正月,代宗疾,群臣欲还沂王东宫。王文曰:“安知上意谁属?”乃疏请早选元良。由上三事,可见王文刚强迂介,英宗复位,石亨兴狱杀于谦、王文等。可见琏知人确如悬鉴。而正德《漳州府志》称琏“上治安策十五事,皆切时政”。谢琏早卒,否则将偕于谦等同命。

  谢琏曾经奉命两典文衡,主持乡试,因出自公心,所甄录大惬士望。

  景泰元年,以侍讲秩满,升南京户部右侍郎,署部事。厘奸剔蠹,反贪反腐,创便宜六事为经久可继之规。

  景泰二年,瓦剌犯大同,诏琏兼掌兵部务。当时户部员外郞陈秀被诬下狱,莫为之救,琏上言:“此臣实无辜而获罪,特以戆(ahuàng,正真敢言)而少容,黜陟若此,谓朝廷何?”章屡上,陈秀由是得脱(出狱免死)。

  景泰四年癸酉(1453年),谢琏以疾卒于官。诏遣中使者莅其丧,谕葬祭有加。

  谢琏廉洁历官三十年,卒之日,宦囊中仅钦赏银币及图书公服而已。大学士高穀,当谢琏健在日,曾遗琏书云:“先生操行端洁,中外大臣所知。”琏报之曰:“仆率性而行耳,遑计人之知我不也。”可见谢琏人品端洁,朝廷内外共知,他历官三十年,退休时宦囊如洗,实在难能可贵,难怪我乡“谢探花,谢探花”美名传颂。

  琏著作,志载有奏笺百余卷、《玉堂藏集》若干卷。卒后,学士状元商辂述其行状。

  笔者蒐集漳南文献,二十年来于谢探花仅得诗一首,为《贺倪谦出使朝鲜》,见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王鸿鹏选注《中国历代探花诗·明代卷》。诗曰:

  圣君继统龙飞日,诏遣词臣下九天。

  驿路雪飘随使斾,蓟城霜落送离筵。

  煌煌帝命光南极,耿耿文星照渤川。

  莫向乐郊亭去骑,朝鲜王国望传宣。

  写得气象雄伟,有尊大明国格,并含勉励之意。倪谦,明正统四年(1439年)探花。 (◎李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