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澄县志》卷之十六(坊里)载:“为天顺甲申进士沈源立‘进士坊’;为明御史沈源立‘凤鸣坊”’。区区数句,记录明卢沈埠进士沈源的存在,为沈进士立的二座牌坊已经不存在,他的故居还在,这是一座土楼式的“砂楼”,布局宏伟,已有六百年历史。卢沈港,元代就是一处繁忙的商港,早在石码建埠之前就已经存在。如今“罗锦桥”桥头古厝庙宇,还有那棵苍天大榕树,甚至那二通石碑,都在默默细诉古埠曾经的历史。沧桑岁月模糊了石碑上的故事,隐隐约约字迹行间,有“周匡物,周匡业”名字,二位进士都是唐代漳州名士,他们分别从青山寨走来,翻山越岭,经卢沈桥,沿着古驿道,赴京殿试。这是一条神秘而光彩的古道。它同时也说明,卢沈埠不只从元代开始,远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存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繁华宝地出个把名人贤士并不为奇。 卢沈,最早是以姓氏为村名,后来,外姓人陆续迁入,为了族群间和谐相处,族辈长老合议,改“卢沈”为“罗锦”,音韵相近,吉祥如意。 关于沈源,历史真实难寻,民间传说鲜为人知,今从民间老人口叙中整理,记录如下“沈御史传奇”故事。 一、不甘受辱沈源弃农读书 人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路边无人认”。这卢沈村有一个大龄青年名叫沈源,人也生得一身男子汉模样,做事干活,力足气饱,可是因为家庭穷困,已经二十八岁年纪,却还没娶亲成家,四周乡邻看不起他,尤其那些公主阿舍,常常借机消骂他,源哥认命,也不与那些垃圾人一般见识。 有一年春天,阿源与兄弟在地里干活,给秧苗除草,这头遍草,必须特别用心,尽量不去伤害苗根,杂草从秧丛中拔出,往往连根带土。沈源拔出杂草,顺手抛向田岸,却恰巧溅了邻村路过的高秀才的裤衩,那高秀才顿时破口大骂:“你没长眼睛?也不看看本秀才何等人氏,你要咋办?”沈源立刻放下手中活儿,走上岸去,说:“叱叱会使不?(闽南语,意“擦一擦行不?”)何必发这么大火?” 高秀才听话“担误”(听错),就大骂:“你这小子,不知“天地几斤重”(意,不知好歹),竟敢叫我“吃屎”。他把“叱”(擦)听成“吃”;把“使”听成“屎”。于是,高秀才一时性起,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往沈源身上打去,正好打在他的手臂上,沈源也想还手,却被田里的族人拉开,他们替沈源向高秀才赔不是,为高秀才擦洗裤衩上的污泥。 回到家,沈源一头躺在床上生闷气,连饭也不吃。他想,那高秀才不就多识几个字,自己受辱就因为不识字。他翻来覆去睡不下,干脆起来,到内室找老爸“刨草”(闽南语:意讨价还价),他不想下地,他要读书,他发誓,也要让高秀才有倒霉的一天。老爸说,都什么年纪啦,还读什么书?再说,那给先生的束修(工钱)呢?可沈源决心已定,他说:“我自己想办法。” 第二天,沈源没有跟老爸下田干活,他自个跑到村头找私塾先生,此时,沈源已经二十八岁,是个“老小孩”了。 沈源找到私塾先生,说是想帮老师打另工,那先生正好欠一个“脚手”(闽南语,意帮工),加上这沈小子口口声声不要工钱,就答应了下来。先生知道沈源是个勤快的好小伙,让他帮忙做点杂务事,一百个放心。 二、卧薪尝胆农夫喜中进士 二十八岁的沈源已经是个“老小孩”,做事很勤快。私塾先生让沈源住在一间又脏又黑的杂物间,一张破门板,将就过去,沈源也不计较。此时正直盛夏,蚊虫又多,可沈源不怕。在家里,沈源也从不挂蚊帐,还常常半夜起来为父母驱蚊扇风。 私塾先生睡在内房,还张罗蚊帐,却依然有乌脚蚊钻进来,闹得先生无法入睡。先生偷偷摸摸来到杂物间,却看那小子睡的正香,呼噜打得好响,虽然赤膊,却不见一只蚊打扰他。天一亮,老先生问沈源:“那可恶的乌脚(蚊)怎么不叮你?”沈源笑答:“乌脚仔怕我呗。” 第二天晚上,私塾先生要跟沈源换床铺,将内屋让沈源睡,自己搬到杂物间,不过,老先生还是挂上蚊帐,以防万一。 睡梦中,老先生似乎听到有人说话:“这个不是沈官人,别怕,来啊,干!”瞬间,一群蚊子钻进蚊帐,摆好阵势,向先生猛扎。此时先生惊醒,吓出一身冷汗,心里发毛,鸡皮疙瘩久久不能散去。“不行,我得回去!”老先生自言自语,他卷起铺盖和蚊帐,跑回内屋。只见沈源还在呼呼大睡,他猛地揪着沈源的耳根,让他滚回杂物间去…… 时间过得蛮快,转眼间沈源在私塾先生那里打杂二年有余,他从先生那里也学得许多东西。在打工同时,他经常偷偷跑到先生讲堂听课。《四书》《五经》背的烂熟。写字做文章样样精通。 终于,老先生不再让沈源在杂物间活受罪,让他走进学堂,和其他同学一起读书,做文章练诗词。 到了京城大比之年,沈源告别恩师,告别父母,上京城应试。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考中进士,被朝廷御赐监察御史,时三十三岁。 三、沈源登科高秀才心难安 沈源考中进士,卢沈村炸开了锅。一个大男人晚器老成,光宗耀祖,乡里乡亲,能不刮目相看吗?说来也是,这卢沈埠开发的早,打自唐宋就有商贸往来,到元已盛,明弘治并入石码埠,人杰地灵,无可厚非。京城报喜队伍到来时,沈源还在张罗老祖宗房子,当年先人建置房子时,风水先生说这宅地是“天鹅穴”,屋后大田里有十三块椭圆形石头,那是十三颗天鹅蛋,沈家的“金宝蛋”。后来,沈父挖开田地,只挖出三块石头,孩子就已经中了进士,老父深信,也许还有十块“石蛋”就在附近田里,于是就把房前屋后田地都买了下来。建了花园。不过,所谓十三石蛋,到底什么意思,沈家人也不得而知,反正是吉祥物。 京城报喜队伍浩浩荡荡来到卢沈村,正是埠市开张时间,官府队伍吹吹打打,鸣锣开道,人们顾不得生意,纷纷过来围观,好不热闹。此时,高秀才急了,他偷偷钻入人群,看这“沈小子”的威风,一时五味杂陈,不知如何是好?他看到官府轿子停在沈宅门前,沈家人早已经一字摆开,跪在地上,头抵地,聆听官人宣读“圣旨”,接着,一干人又是磕头又是山呼“万岁!”把一干人马拥进沈府。高秀才灰溜溜地跑回家,老母亲叫吃饭,他不理会,侧身一躺,在床上“欣赏”起天花板来。高秀才非常后悔,当年不该羞辱沈官人,不该让他擦裤衩,不该骂他粗话,不该……高秀才老妈奚落:“人家官命,哪有像你!” 四、送礼上门秀才吃闭门羹 高秀才一夜无眠,他想了一个晚上,不行,得另想办法,“好汉不吃眼前亏”,这沈进士应该也不会这么快对我实行报复。也许某一天,他清醒过来,我这“头断勿吃饭”日子也到了。高秀才越想越怕,他决定,负荆请罪,亲自上门,去沈进士家跑一趟,赔个不是。 第二天早上,高秀才叫家奴置办四样礼品:四匹贡绸,四件美玉,四百两花银,齐整码放在一大箱柜里,还准备两瓮陈年老酒,四个家丁扛木箱,四个家丁挑酒。送礼一干人马从高坑村一路走来,路程不是很远,高秀才乘轿随行,也有些许气派。来到卢沈沈府,家丁入内禀报,沈老爷知道是高秀才,以有客人为由拒绝接见,那一帮人马只好在门外呆着。此时的高秀才也只有放下身子求人的份。 沈源府上有一女仆名叫梅香的,一听说是高秀才大驾光临,便有意捉弄他一番。她出来把大门关上,让家犬屁股挂一只官靴,牵着在大院里来回跑,叩叩声响个不停,高秀才以为沈大人来了,即叫家丁跪拜,高呼:“沈老爷福寺康年!”他们几乎五体投地,头如捣蒜…… 过了响午,梅香开门,手里还牵那小狗,见高秀才一干人马依然跪着,假惺惺地说:“啊呀,把你们累苦的,快起来,快起来,俺老爷说了,今天忙,改天再来吧!”“俺老爷还交代,叫你们把礼物抬回去吧!幸会,幸会!” 最后,梅香又说上一句:“难得高公子对俺狗狗一片孝心!” 高秀才一帮人爬起来,没趣地打点回府。 五、暗施毒计石蛇吃天鹅蛋 那天,高秀才吃了闭门羹,回家后总是闷闷不乐,他思衬着如何报复?讨回这口气。听说风水先生曾经为沈家把“厝脉”,他高秀才也想找风水先生把把脉。 俗说:“目金钱做人”有钱能使鬼拖磨,高秀才有的是钱,他找了给沈家把脉的那个风水先生,问沈家那十三颗天鹅蛋是咋回事?为什么只找到三颗?风水先生不作答,他看到桌子上那一串铜钱,不屑一顾地说:“没有的事,这事与我无关。”高秀才知道先生嫌钱少,不愿意帮忙,立刻从袖底下取出二个银锭,说:“先生,看在小侄面上,但说无妨!” 风水先生终于开口,如此这般地向高秀才说了些所谓“天鹅穴”故事。他说,十三颗“天鹅蛋”只露出三颗,还有十颗埋在那地里,不过,就那三颗,足够他们沈家旺火几代人。 “有啥法子破那三颗蛋?”高秀才诡异地看了风水先生一银,又从袖里取出一个银锭,先生也不推辞,边收下银锭边将身子靠近高秀才,在他耳旁嘀咕一阵子…… 依照风水先生旨意,高秀才请来泥水师傅,美其名“埔桥造路”做善事,从高秀才家高坑村造一条石板路,绕过卢沈沈进士家门,再往北直通石码埠。四方乡邻都说高秀才是“大善人”。其实,这是高秀才毒步,意用这条石路(石蛇)困死那“天鹅穴”,用“石蛇”吃那三颗“天鹅蛋”,进而破它沈宅风水,灭它“厝脉”。高秀才得意:“你沈小子早晚要死在我的手里!” 六、办案失手御史吞金而亡 沈源中了进士,卢沈村光彩远扬,“进士坊”“凤鸣坊”先后竖立于村两头,高秀才埔就的石板路穿村而过,沈家并不在意,只是大门前那条繁忙的卢沈港,常年川流不息,船来船往。据风水先生进言,说那港道水流会早晚冲走这沈家财气,要么港道改向,要么沈家大门正门改边门,沈源考虑再三,决定改自家大门,改港道劳军动众的,没有必要。沈家人发现,这沈家大厝正门对面,是农家水闸,暝日水流不断,甚是吵人,风水先生让沈家在门前置一座八卦石碑,上刻有一钟,意以钟声压水声,所有这些做法,为的是沈家世代恩荣,永葆名气,却不知沈家横祸正步步逼近。 是年,漳乡谢相国之谢公子是有名的“子弟虎”(官二代),整天跟“兄弟群”寻欢作乐霸财却色,无恶不作,被告上朝廷,皇上让沈御史查办此案。谢公子到案第二天,因为嘴硬不肯认罪,被上刑,动刑时,谢公子的下身那丸子(皋丸)被夹破,不久死在牢中。谢公子罪大恶极,也不致于死罪,把人活活打死,上方必定问责,查原因,沈御史脱不了干系。 终于有一天,朝廷下旨,让沈官人上京述职。沈源深知此去凶多吉少,“滥用酷刑,致死人命”此罪不轻。他收拾行李,一路向京城出发,说上京述职,实“吃官司去也”。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江浙一带,又是一个半晚,一帮人住进路边客栈,第二天再启程。 隔天早晨,沈御史一干人马准备启程,却不见老爷综影,到客房查找,发现沈官人已经命丧黄泉,原来沈御史已经吞金而亡。噩耗传来,沈府大小人氏,痛哭肠断。沈御史死亡,离他为官正好三年,死时,刚三十六岁。 后来,沈家日趋衰落,没了往日繁华。人们说,那是高秀才安下的毒心,沈家“天鹅穴”被高秀才“石蛇路”破了,三颗“天鹅蛋”被那“石蛇”吃了。沈御史为官三年,虽然做了许多好事,却敌不过那阴险小人,世事难料啊。 真是,精神人遇上老酒瓮,好人快做,小人难防啊! |